top of page

感謝五月;感謝低潮

已更新:2019年6月29日

告別六月前,想先感謝五月:一個情緒跟自信跌進谷底的低潮期。


我曾以為離職後的自己會浪跡天涯、執起背包享受人生,但卻掉入「青年危機」的黑洞 - 失眠、自我懷疑、強迫症折磨自己、思緒雜亂無章。當你不再思考太多工作問題時,腦袋終於騰出空間想到「自己」了,就好像把這幾年的茅塞拔出來,所有負能量跟情緒如泉湧。


Anxiety is the dizziness of freedom. 但我感謝這個低潮期,讓我坦承面對自己的情緒,思考了很多人生課題。我知道是因為突然閒下來才有時間去想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,又終於聽到耳邊有兩種聲音在爭吵,(誤導到我自己以為有精神分裂)。但我相信,面對它總比逃避它好。後來,看了很多心理學書跟哲學書,還嘗試了求醫跟催眠。



 

醫生不認識我,也對我沒期望,所以跟我診療時對可以抱更客觀開放的態度,打破所有「既定印象」,而我也因為不怕「期望落差」,所以願意跟她詳談,跟她講話過程也是讓我重新認識自己,果然我是異於常人的「跳脫」跟「難以捉摸」。 她問及我的優點時,我一個字也答不出來,直言不諱跟她說:「我沒有。」接著幾天,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,一直煩著身邊兩個人:「快點告訴我,珮珈的優點在哪?」


幸好這段日子不算完全獨留在家鑽牛角尖,反而大部分時間都跟這兩個人生夥伴待在深圳,除了一起學習、討論不同的新經濟體系、用戶體驗、線上下行銷管道結合,夕陽行業活化,媒體演變,品牌出海、最理想的組織管理、被動收入等等,還有每天都要展開很多深度對話:畫出自己的人生心電圖,檢討上次快樂/傷心的時刻,不平等優勢,個人價值觀、人生使命跟動力或是愛情觀。(所有以上的學習跟討論筆記都非常值得記下來,待續)


在這密集討論下,我終於「被發現」了一個大問題: 我是一個不太會感受跟釋放情緒的人,著常生活的「認知」跟「感受」都很遲鈍。我的思考邏輯只會由大腦決定「應不應該」,而不會有「想不想」。我只有「想法」,但沒有察覺自己把「感受」放得這麼後。而我這種人剛好很會說服自己,可以完美無瑕地連自己的內心也騙了。


其中日常例子是,我極少會把「我想XXX。」「我希望XXXX。」說出口,甚至「我想」的慾望也不怎出現。另一個比較具體跟易理解的例子是: 在朋友眼中我的「愛情觀」是完全異於常人,他們在跟我討論的表情是非常Mindfuck,後來才發現我是沒法解讀別人行為跟自己感受,所以我永遠在面對感情時都後知後覺,到後來才恍然大悟的人。再極端的例子是: ,我的煩惱主要來自於未解決的問題,又或者未想通的事情,而我很少會「認知」到自己「不快樂」的感受。( 但最有趣是,在決定人生方向時,我的「認知線」會突然起死回生,知道自己「想要」什麼跟「不想要」什麼。)


這些問題,確切不會影響日常工作跟生活。但你知道,情緒是需要出口的。如果你沒有排解情緒,它就會像一個計時炸彈一樣,不知哪天會被引爆,只是一個很莫名奇妙的導火線也一發不可收拾。


過去25年,印象中我的「計時炸彈」引爆過約3次。

第1次是中4: 有3個多月都不想跟人講話,每天都會沒因由地突然想哭。

第2次是中7,有1個月躲了起來不見人不溝通,看到人就會覺得很悶很憂鬱。

第3次是大3,有避2星期躲了在宿舍房間哭跟耍廢,不出門。


當壓抑的時間愈長,反應的時間也會更長,整個五月都是情緒化跟焦躁不安,沒法解釋的心緒不寧,整個人處於低氣壓狀態,生人勿近,不想跟人溝通跟講話,又或者我會回了很多出人意表、狗屁不通的「亂碼」。以前的我也知道問題的「存在」跟「影響」,但卻從來沒法從「源頭」開始理解這些問題的「潛在原因」,以及「解決方法」,經過自己半個月來密集整理,從書本中獲得理論,跟朋友們的溝通討論,重溫一次醫生口中的「提問」跟催眠後得到的一些「線索」加以梳理,重拾步履 。


六月的我,就突然想通了,把大部分鬱結鬆開了。現在的我說不上可以完全解決問題,但至少五月過後,我的情緒也重回正軌,情感線有比較進步,對外界事物有比較有感覺: 會生氣、會感動,人平靜了放鬆了,睡得也比較好了。


當我可以平靜地把得到的感悟娓娓道來,除了把古靈精怪的我認回來,也重新學會相信及接納自己,還一直洗腦自己的優點,那兩個陪我渡過黑暗期的好友一邊聽我說一邊在流眼淚。(有這麼感人嗎?)還一直迫我學習說:「我想要XXX。」



這是一個很值得紀念的五月。因為低潮期是為了重整人生,準備在谷底反彈的,期待2019下半年,相信會精彩的。


504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大學,是必經之路嗎?

早幾星期會校分享,師弟問:「如果大學選修科目跟出來工作都沒關係,出社會又從頭來過,那為什麼要讀大學?」前幾天擔任創業日的導師,有個雙眼發光充滿夢想的大學生興致勃勃分享他的創業點子,還說 :「我想Quit U了。」 雖然大學三年我都是逃課交差、僥倖畢業,但我還是要鼓勵大家如果你還未很確定未來要做什麼的話,有機會還是應該要讀大學。 很多年前聽過一個師姐分享:「大學是我們進入社會前的最後蜜月期。」辛苦撐

bottom of page